返回列表
封边热熔胶粘性与哪些因素有关
发布者:曼林热熔胶发布时间:2020-04-06 03:49:00
  热熔胶是一种可塑性粘合剂,在一定温度范围内,其物理状态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,但化学特性不变,属于环保化工产品。在热熔胶的使用过程中,经常会出现胶水不粘的现象,这是因为用户对热熔胶没有深入的了解,导致生产过程中出现各种麻烦。那么如何增强热熔胶的粘接强度呢?
  当热熔胶很好地润湿被胶合材料表面时(接触角小于90),表面的粗糙化有利于提高热熔胶液对表面的润湿程度,增加热熔胶与被胶合材料的接触点密度,有利于提高粘接强度。
  由于被粘物中存在氧化层(如腐蚀)、镀铬层、磷化层和脱模剂形成的“弱边界层”,被粘物的表面处理会影响粘接强度。铝及铝合金的表面处理要求铝表面形成氧化铝晶体,而自然氧化的铝表面非常不规则,相当疏松,不利于结合。
  热熔胶
  胶接接头在环境大气的作用下,往往会渗入一些其他的低分子。例如,当接缝处于潮湿环境或水下时,水分子会渗入粘合层;聚合物粘合层在有机溶剂中,溶剂分子渗入聚合物。低分子的渗透首先使粘接层变形,然后进入粘接层与被粘物的界面,降低了粘接层的强度,导致粘接的破坏。
  含增塑剂的胶粘剂材料,由于这些小分子与聚合物大分子相容性差,容易从聚合物表面或界面迁移。如果迁移的小分子聚集在界面上,热熔胶与粘接材料之间的粘接会受到阻碍,导致粘接失效。
 热熔胶
  粘接时,对粘接面施加压力,使热熔胶更容易填充被粘物表面的凹坑,甚至流入深孔和毛细血管,从而减少粘接缺陷。对于低粘度的热熔胶,加压时会过度流动,造成缺胶。因此,当粘度高时应该施加压力,这也促进粘附体表面上的气体逸出并减少粘接区中的气孔